《海潮音(中英文)》(以下简称《海潮音》)杂志的出版与发行在社会各界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提升刊物质量,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受闽南佛学院委托,于2023年12月9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举办了“《海潮音》出版与学术专家咨询会”。会议由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王颂教授主持,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马晓光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哲学研究》主编张志强教授,《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建欣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刘成有教授,《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主任周广荣教授,《海潮音》副主编、闽南佛学院副院长弘来法师,《海潮音》编辑部主任溥印法师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
《海潮音》副主编、闽南佛学院副院长
弘来
弘来法师首先代表《海潮音》编辑部介绍了刊物的基本情况和出版缘起,指出《海潮音》是2022年9月在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国佛教协会的支持下,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福建省佛教协会和闽南佛学院主办发行的拥有正式刊号的中英文半年刊。随后他简要回顾了闽南佛学院的办刊历史,分享了闽南佛学院申报《海潮音》复刊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并从打造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编委会队伍、作者队伍、读者队伍以及建设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等五个方面仔细说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主任
李建欣
李建欣教授首先对《海潮音》的出版表示了祝贺。随后他指出太虚大师在近代所创办的《海潮音》杂志,在近代佛教期刊史上拥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海潮音》的出版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概括而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宗教团体主办的刊物,如何定位。二是佛教研究包含信仰和纯学术等众多类型,如何在学术研究中含摄信仰研究。三是如何安排和对待中英文版的不同对象和受众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
刘成有
刘成有教授首先指出社会大众对《海潮音》杂志的复刊和出版抱有很大期盼。他进一步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可以在立足于学术性的基础之上,在形式上加以灵活创新,以扩大社会面受众。二是栏目方面,在以佛教中国化和两岸佛教为重点的栏目基础上,可以囊括东亚如日本、韩国,乃至印度、尼泊尔等佛教文化圈,以及现代语境下的宗教对话等更多内容。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
马晓光
马晓光副会长从对台工作出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他首先肯定了宗教交流在两岸交流开放工作过程中发挥的重大推动作用。然后在具体的办刊方法上,他指出第一要注意学术性和社会性的结合,不能完全曲高和寡,要做到雅俗共赏。其次可以扩大作者和读者群体,从而推动两岸交流,扩大影响。最后他对《海潮音》杂志的创办表达了殷切的希望,期盼其不仅能成为一个好的刊物,也能构筑一个两岸交流的平台,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积极有所作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哲学研究》主编
张志强
张志强教授首先强调《海潮音》的复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展现了闽南佛学院的历史担当和对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继承。随后他从“契理契机”出发,指出“机”是中国之“机”,是时代之“机”,也是学术之“机”。在现代学术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如何理解佛教中国化的问题,其本质是双重主体性也就是佛教主体性和中国主体性在中国佛教中如何融为一个主体性的问题,中国佛教的特质就是信仰与义学的一体化。《海潮音》的办刊要抓好政治、学术、文化的合力点,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担当佛教对于社会的责任,完善僧才的人格建设。
《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主任
周广荣
周广荣教授首先对诸位专家的观点表示了认同。他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如何在新时代或者说全球化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如何在宗教学研究中搭建一个更具普适性的宗教科研平台的问题。就此意义而言,双语种乃至多语种的宗教学期刊的出现是有其必要性的。其次,还要关注如何推进和改善宗教学研究的推广渠道、媒介和语言的问题,要以多渠道推动期刊的数字化和国际化。
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颂
最后,王颂教授补充、总结了各位与会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并致以感谢。弘来法师发表感言,将认真整理专家们提出的宝贵建议,立足未来,努力探索,通过《海潮音》期刊走出一条健康的佛教中国化道路。会议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