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 News
<

News

Position: home > News > Other News > Content

"The Fuzhou Canons of the Song Dynasty: A Combined Edition of Dongchan Dengjue Temple and Kaiyuan Temple Versions" has been published

Release time:2025-04-13 15:09  Source:    Author:

4E398


 

1.基本信息

F7B05


《宋版福州藏·东禅等觉禅院与开元寺版合璧》(全120册)

主编 / 王颂

出版 / 中国书店

开本 / 16

纸张 / 80克纯质纸

印刷 / 彩色

装帧 / 布面精装

出版时间 / 2025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ISBN 978-7-5149-3642-1

 

2.双藏概览

 

以下文字摘录自王颂《宋版福州藏出版序言》

宋代福州地区相继刊刻的《崇宁藏》(福州东禅等觉院本)与《毗卢藏》(福州开元禅寺本),因地理同源性与刊刻时间连续性(1080—1151),学界惯以福州藏统称之。这两种大藏经在我国已散佚无全帙,现全球仅存四种相对完整的混合体系传本,且均藏于日本,其中宫内厅书陵部藏本数量最众。

 

《崇宁藏》《毗卢藏》两部大藏经的诞生正值中国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期与佛教本土化的关键阶段。北宋元丰三年(1080)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福州两大寺院——东禅等觉院和开元寺,以民间力量为主导,历时七十一载相继完成了两部大藏经的刊刻。

92D28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

《大般若经·卷第三百六十六》(东禅等觉院版)

60041

616A2

《大般若经·卷第一》(东禅等觉院版)

卷首陈旸上书朝廷札子与赐名《崇宁万寿大藏》敕牒

《崇宁藏》以准官版身份开私刻藏经事业之先,《毗卢藏》则承其目录框架而补其流通之缺,二者共同构建了江南私版大藏经的典范。这种双藏并行的刊刻与流通模式,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它打破了《开宝藏》作为官版大藏经,流通受限于皇家的官方垄断这一实践标志着佛教文献生产从国家工程转向社会共建,不仅反映出宋代福州佛教的兴盛与地方经济的发达,也揭示了民间信仰需求对文献生产的深刻驱动。

B3C31

《毗卢藏》刊记(左)  《崇宁藏》刊记(右)

尤为重要的是,《崇宁藏》开创了私刻藏经的新范式,其装帧形式、版式、目录结构及增收本土著述等特征为后世湖州、苏州等地刻藏所效仿,堪称江南系统大藏经的源头。

 

3.宝笈新生·法灯长明

编纂经录、刊刻藏经是佛教徒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两项丰功伟绩。所谓始以叙录为甄综,继以雕刻为宏布(沈曾植语)。中国第一部雕版大藏经《开宝藏》(初雕阶段)以《开元录》的入藏录为编目标准,反映的是唐代佛教的观念。

 

大藏经作为佛教三藏的圣典,除个别东土撰述的史传、事汇典籍之外,收录的都是西来佛典的汉译本。在当时佛教团体看来,只有佛说的经和律以及西天大菩萨所造诸论才具有作为圣典入藏的资格。而随着唐中期以后本土佛教宗派的勃兴,特别是禅宗的崛起,佛教徒的意识逐渐改变,祖师崇拜和重视宗派典籍的现象出现了。宋代是中国佛教史上宗派实体化的重要阶段,宗派典籍入藏是宗派建构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等宗派祖师撰述典籍的入藏是朝廷对宗派予以官方认定的标志。

 

《开宝藏》作为官版大藏经,在续雕过程中开始收录宗派典籍。福州二藏继承了这一特点,系统收录了《宗镜录》《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等禅宗重要经典,以及天台宗、华严宗的著作,反映了宋代佛教宗派发展的趋势。此类经典的入藏,树立了中国佛教宗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正统地位,丰富了汉传佛教的经典体系,不仅奠定了汉传佛教发展的基石,还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历史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62BA1

《建中靖国续灯录》(开元寺版)目录

4.典籍东渡·海外遗珍

中国古籍的海外流布,是东亚文明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日本自奈良时代起便通过遣唐使、求法僧及贸易通道,系统性地收集中国典籍,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汉籍收藏体系。

 

据日本学者梶浦晋著《日本的汉文大藏经收藏与其特色——以刻本大藏经为中心》一文的统计:

  宫内厅书陵部(以开元寺本为主约6235册)

  醍醐寺(以东禅等觉院本为主约6096册)

  东寺(教王护国寺)(以东禅等觉院本为主约6087册)

  知恩院(以开元寺本为主约5969册)

  金刚峰寺(以东禅等觉院本为主约3750册)

 

这些《福州藏》遗珍,凸显了宋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程度之密切。

7D464

宫内厅书陵部外景

宫内厅书陵部作为日本皇室藏书机构,其汉籍收藏以版本精良、品相完好著称。据调查,书陵部现藏宋元版汉籍一百四十余种,数量仅次于静嘉堂文库,位居海外宋元版汉籍收藏第二。

 

就《福州藏》而言,宫内厅藏本以开元寺版为主体,兼收东禅等觉院版,收录经籍1454种、6235册(其中东禅等觉禅院版1573册),构成全球范围内最完整的混合藏之一。这种混合藏的方式,恰为崇宁、毗卢二藏的版本互动研究提供了绝佳样本。

 

本书收录的1454种经籍版本详情如下:

版本

数量

东禅等觉禅院本

174

开元寺本

1269

混合本

6

钞配本

4

存疑

1

 

据文献考证,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的《福州藏》,原为日本镰仓时代僧人庆政上人于南宋景定三年、四年(1262-1263)渡海访宋期间所获。庆政上人归国后将大藏珍藏于其创建的京都西山法华山寺内。这部《福州藏》历经数百年流转,最终于日本大正15年(1926)归藏宫内厅书陵部。

 

值得关注的是,这部《福州藏》中保留有42日本国僧慶政捨刊记,实证其曾在渡宋时期施财于福州东禅等觉院版大藏经的补刻工程。

 

5.寰宇传灯·再续前缘

从更宏阔的视野看,《福州藏》的出版,呼应了全球史视角下的文献学研究。它促使我们更加关注汉籍在东亚网络中的流动、变异与再创造。如《福州藏》中保留的日人校勘、批语和款识,不仅是文化传播的痕迹,更是思想碰撞的呈现。这种流动的典籍所承载的文化记忆,恰为文明交流与互鉴提供了历史注脚。

3BF6D

翁连溪与王颂在藏经调研现场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福州藏》的影印出版,是海外汉籍回归工程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本书完整保留了原书的批校、虫蛀、破损等历史痕迹,实现了原貌存真的文献学追求。它既是佛教文献整理出版的重大突破,也是文化自觉的深刻彰显。它让我们重新发现:古籍不仅是静态的文物,更是动态的文明载体;经文不仅是佛陀的教化,更是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盛宴。在数字人文方兴未艾的今天,这部巨著的出版既是对盛世刻藏传统的致敬,亦是对未来研究的邀约。期待更多学者深入挖掘《福州藏》的多元价值,揭开其神秘面纱,让沉睡千载的典籍再度焕发文明对话的生机。

E658

 

6.样章展示

6E24A

内页对开

8B068

书志信息

E2CCF

著录信息

 

7.编委会

《宋版福州藏:東禪等覺院與開元寺版合璧》編委會

學術顧問(按姓氏筆畫順序)

方廣錩 翁連溪 陳紅彦 (日)落合俊典

主编

王頌

編委(按姓氏筆畫順序)

王若賓 池麗梅 李猛 辛迪 宋連旺 武紹衛

定源(王招國)俞冰 馬文大 陳志遠 

黄燕生 張東曉 張旭 廉皓晨

鳴謝

日本宫内廳書陵部

 

8.主编介绍

2A8BA

王颂在藏经调研现场

王颂

北京大学  教授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兼任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东方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并兼任中国佛学院等多所佛教院校研究生导师,多种佛教学术刊物编委。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研究员、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曾应邀于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做学术讲座。研究领域为华严学、佛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日佛教比较研究、近代佛教思想史。出版有著作多种,发表有论文六十余篇,在古籍文献、典籍整理方面曾主编:《汤用彤眉批金陵本高僧传》(线装书局,2017)、《中国佛教影像集成》(多卷本,商务印书馆,2017)、《日本爱知县净圆寺藏民国佛教稀见文献》(15卷本,中国书店,2023)。

 

 

 

 

本书底本图版由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授权并提供,承蒙佛教学界、古籍版本诸位硕学方家鼎力相助,谨此并申谢忱。

 

 

Next:Notice | An Analysis of the Dual Sectarian Model of Guangji Temple in Early Qing — A Histo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Temple Rec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