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 Series
<

News

Position: home > News > Lecture Series > Content

Minute | FUJII Jun: What is Tao? -An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Normal Mind is Tao"

Release time:2018-06-16 14:17  Source:燕园佛学    Author:


  2018年6月15日晚,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於哲學系B112室,舉辦了“北京大學佛學研究”系列講座第21講。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學部副教授藤井淳應邀主講:《如何是道?——“平常心是道”源流探析》,哲學系王鑫老師擔任主持和評議人,哲學系王頌教授、悟燈博士後等眾多師生參加了講座。

  藤井副教授從“平常心是道”這句著名的禪語出發,探討了“道”與“平、常、心”之間的關係。他首先梳理了相關的文獻:

一、“大道者平常心”的提出

  伊勢神道典籍《大元神一秘書》中已經出現“大道者平常心”這樣的句子,藤井副教授已撰專文進行探討,認為此句來自中國唐代著作《老子述義》逸文。據此推測在馬祖道一之前,“平常心”已經與“道”聯繫在一起,因而否定了馬祖最早提出了“平常心是道”的相關說法。同時,還需要對馬祖以及其前人提出“平常心是道”一語的思想背景和原語用意進行考察。

二、漢譯佛典中“道者平”的用例

  藤井副教授基於《寶行王正論》、《維摩經》、《佛所行贊》、《楞伽經》、《涅槃經》、《華嚴經》等經論的梵文、藏譯、漢譯,圍繞“道”的翻譯用例,進行了詳細比較分析。從而發現,在佛典漢譯過程中,給“道”一詞添加了梵語中原本沒有的“平”這類形容詞,這種情況在多種佛典中均存在。據此認為,對於中國人來說,“道者平”這一觀念作為一種理想狀態而存在于思維中。

三、中國古代典籍中“道者平”的相關表述

  由此,藤井副教授進一步對漢譯佛典的思想背景進行溯源,考察了此前的中國古代典籍。他探討了五經、《老子》及引用了這些經典的其它中國古代典籍,分析了其中“道者平”內容。藤井老師認為,對於中國人來說,“道者平”常被用來描繪一種理想狀態,故而前文所談及的佛典在漢譯過程中,於梵語出現“道”之處添加了“平”這類形容詞。

四、“道者平”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藤井副教授首先考察了日本空海的著作中出現的“道”與“平”的相關敘述,可以看到唐文化的深刻影響。繼而,圍繞《轉天圖經》、《景德傳燈錄》、《性理大全》、《潛書》、《平均篇》等,探討了五代以降,“平常心是道”一語出現之後,人們是如何理解“道”的。結果表明,除了“道者平”之外,也存在“心者平”這樣的理解角度。

藤井副教授首先立足于漢譯佛典的用例,繼而上溯至中國古典文獻探尋其源流,再之考察了這種思想潛流的後世傳承情況,沿此路徑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分析。確認了中國思想中原本就存在“道者平”、“道者常”的思維模式。揭示了“平常心是道”這句禪語所折射的中國思想對“道”的真理性和理想性的理解與追求。


  王鑫老師對講座內容進行了概括,並指出:一、該講座充分體現了藤井老師資料掌握的廣度,深厚的語言功底,中日古典文獻、梵文及藏譯文獻在佛教研究中得到熟練地交叉運用。二、我們習慣于在馬祖道一之後的禪宗語境中理解“平常心是道”,而藤井老師提出了馬祖之前的例證,並探討了“平常心”與“道”相關聯的源流、邏輯演變過程,具有重要價值。佛典漢譯時隱含了中國的理解,可以作為佛教中國化的具體例證。同時,他也對該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平常”作為一個複合詞在中國的語境中具有多重含義:日常性、普常性、恒常性。上述探討偏重于“平”獨立字含義的討論,將“平常心”這一合成詞割裂開理解可能會有含義的錯失。對此,藤井老師進行了回應。王頌教授認為,該研究揭示了佛典漢譯的前理解,漢譯過程中投射的中國固有思想文化的影響,很具有啟發性。至於平常心何時作為一個複合詞具有了我們現在理解的內涵,應該做進一步研究。他從個人理解的角度對此問題進行了一些補充,就是禪宗公案語言在當時的理解語境和我們現在有所不同。禪宗公案大多運用“轉語”來遮斷對話者常識性的思考。為了打破流俗的分別的認識,禪師們往往把日常性的、常識性的認識置於錯愕的對話位置上,這些一些在我們今天看來不可理解或者意思發生了轉變的回答,在當時可能是一種眾人皆知的常識見解。“麻三斤”屬於前者而“平常心是道”可能屬於後者。這有可能反向推測“平常心是道”這句話的原義就是當時人們所熟知的對道的理解。當然,至於這種理解到底是複合性的,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認為的“平常心”,還是道乃“平”(坦蕩)乃“常”,還有待進一步探討。現場同學們也積極參與了討論,就其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充分交流。




Previous:Minute |ZHANG Wenliang: The Periodization in the Thought History of Mahāyāna Śraddhotpada Śāstra
Next:Minute | Rostislav Berezkin: The Performance Ceremony of "Xiangshan Baojuan" in Modern Changshu City and the Folk Buddhist Belief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