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詳情請点击各項活動標題鏈接▼

北京大學佛学研究系列講座
x 10
▋2017年6月22日 第八講(由文研院支持):日本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前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理事長、國際佛教學會理事齋藤明(Akira Saito):“清辨之‘般若’——基於‘二諦’的語境”

圖片來源:文研院
▋ 2017年6月23日 第九講(由文研院支持):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日本文化廳審議會專門委員肥田路美(Hida Romi):“附銘佛教雕刻的意義與課題”

圖片來源:文研院
▋2017年10月16日 第十講:荷蘭格羅寧根大學亞洲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史芬妮(Stefania Travagnin)講述“中國佛教教育近代史:從清末到當代的幾個主要變化”

圖片來源:佛教研究中心
▋ 2017年10月23日 第十一講: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姚崇新:“十字蓮花:佛教藝術對唐元景教造型藝術的影響”

王頌、姚崇新、杭侃、韦正教授在講座現場
(圖片來源:佛教研究中心)
▋ 2017年11月10日 第十二講: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印度佛教學會前理事長木村清孝講述“佛教研究的意義與方法—基於華嚴思想研究的思考”

圖片來源:文研院
▋ 2017年11月12日 第十三講:美國哈佛大學西藏與喜馬拉雅研究終身教授、藏傳佛教資源中心(TBRC)董事會主席vander KUIJP, Leonard W.J.(范德康)講述“時間之魔輪与佛陀涅槃之期探議”

范德康与王邦維教授在講座現場
(圖片來源:佛教研究中心)
▋ 2017年11月13日 第十四講(與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合辦):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Dorothy C. Wong(王靜芬)講述“Paradigm of an Ideal Monastery Advocated by Daoxuan: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Ximingsi in Chang’an and Daianji in Nara”(道宣理想化寺院之範例——對長安西明寺與奈良大安寺之關聯的考察)

圖片來源:學者提供
▋ 2017年11月14日 第十五講(與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合辦):韓國高麗大學考古美術史學系教授趙胤宰(Cho yunjae)講述“從考古材料論韓國百濟大通寺與南朝梁的關係”

圖片來源:學者提供
▋ 2017年11月14日 第十六講:美國聖母大學東亞語言文化學院教授Robert Michael Gimello(詹密羅):“准提菩薩及准提信仰與華嚴信仰的關係”

圖片來源:佛教研究中心
▋ 2017年11月14日 第十七講:匈牙利羅蘭大學副校長、孔子學院院長Imre Hamar(郝清新):“印度和中國唯識思想的差別:華嚴宗對法性宗和法相宗的理解”

圖片來源:佛教研究中心

南北朝研究工作坊
x 4
▋2017年3月2日,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楊浩:“淨影寺慧遠義疏體著作解經體例初探*”
▋ 2017年3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張雪松:“唐前佛教研究發微”
▋ 2017年3月30日,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講師史經鵬:“南北朝敦煌遺書《涅槃經》注疏的基礎研究”
▋ 2017年4月27日,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葉煒:“南北朝石刻史料研究”
主 辦: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赞 助:六祖寺天柱基金會



其它承辦或主辦的大型活動
x 4
▋2017年3月19日,在太虛大師圓寂七十周年之際,中心與閩南佛學院在廈門聯合舉辦了“《太虛大師全集》編修研討會暨項目啟動儀式”。南普陀寺方丈、閩南佛學院院長則悟法師,南普陀寺首座僧濟群法師等高僧大德和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張風雷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院長劉成有教授、世界宗教雜誌社主編李建欣教授、中心執行主任王頌教授等十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圖片來源:網絡
▋ 2017年7月31日-8月2日,中心與少林寺、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少林寺與北朝佛教學術研討會”在少林寺禪堂舉行。“弘揚少林文化,服務一帶一路”,此次研討會充分挖掘少林寺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入研討了少林寺在北朝佛教的重要地位。

圖片來源:菩薩在線
▋ 2017年11月4-5日,中心執行主任王頌教授參加了由浙江大學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東亞宗教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首屆佛教史論壇:佛教史料與史學工作坊”,並確定下一屆論壇將由本中心在京主辦。

圖片來源:網絡
▋ 2017年11月10-13日,“第三屆世界華嚴學大會”在北京大學舉辦、中心承辦,會議主題為“一宇而多途:國際華嚴學最前沿”,來自海內外華嚴學研究的31位專家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10日下午,開幕式首先由王博副校長等九位領導和專家寄予大會熱情的致辭,隨後由日本東京大學的木村清孝教授、美國哈佛大學的范德康教授、以及中國社科院的魏道儒教授分別進行了主題演講。在之後兩天緊鑼密鼓的議程中,其餘28位學者分八個小組發表了各自的論文,內容涵蓋華嚴傳統相關的語言學、文獻學、哲學、宗教學、藝術史等研究前沿。


圖片來源:菩薩在線